文章解说

第3回:生产排程软件的活用方法的变化

2013.02.25

生产排程软件的活用方法的变化

为了成功引进生产排程软件,重要的是要知道到底有什么样的活用方法,然后各种方法有什么样的特点。

生产排程软件的活用方法大致可以分为2种。

第一种是为了预测交货期或采购原料、人员计划等作为模拟器使用。 还有一种是为了工作指示作为排程软件使用。

活用方法1 作为模拟器

这种活用方法的重点不是发行工作指示,而是对未来可视化,事先考虑对策。

>例如有如下的使用方法。

  • 对暂定的订单预测并回答交货期。
  • 对已接订单预测完成预计时间。每天确认对于交货期的富余程度,对于富余程度小的为了使其不再恶化重点进行管理。
  • 确认设备或机械、工人的负荷,如果发生问题,考虑加班或假日出勤、外包手续或重新决定人员布局或推进工人技术全面化、或进行设备投资等。
  • 确认各种原材料将来如何推移的预定,迅速采购原料进货。

这与“可视化”很接近。但是通常的可视化能够看到“当前的状况如何”,这种情况可以看到“将来如何发展”。这样在问题发生前如果还有时间上的富余,也就是说在留有选择各种手段的自由度的时候,可以采取充分的措施。也就是比起“亡羊补牢”这种对策,可以更为高效的进行应对。

模拟的精度

使用生产排程软件后,可以实现高精度的模拟。例如,使用Excel或MRP以无限产能累积的方法时,无法模拟制造量多的时候和少的时候的差异。如果使用生产排程软件以有限产能进行模拟,可以在考虑设备和工人的负荷的情况下计算完成预计时间。不仅仅在于是否是有限产能,同时通过对切换或工人的负荷、工作的优先级等,在实际制造产品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操作规则或制约条件的模拟,可以大大提高精度。

在模拟与实际的制造相差甚远的时候,有可能出现很多问题。例如,当初在模拟的时候所预测的完成预定时间与实际有差距时,有可能到了交货期之前才进行加班或外包等对应。另外,原材料的实际消耗时机比模拟早的时候,由于材料不足可能无法继续工作。

另外,模拟的时候特定的机械或工人的负荷看起来可能很高,但在实际制造的时候通过调整工作的顺序缩短了切换时间,可能实际上的负荷没有多高。还有反之,模拟的时候负荷虽然很低,但由于多品种少批量生产可能切换时间频发。如果可以同时考虑切换进行正确的模拟,可以避免无用的设备投资或人员增强。但是为此需要模拟到实际上在各个资源是以怎样的工作顺序进行制造的。

另外,就算精度不高,在运用中下功夫多少可以得以弥补。但会增加浪费。

例如,回答交货期的时候,就算精度不高但如果相应提高安全库存设置持有富余的交货期,最终可以降低交货期延迟的几率。但是相反对顾客会延长前置期,有可能发生无法接单这种机会损失。

在采购原料的时候也是一样,虽然说持有富余早期采购比较安全,反之库存也会增加。

但是为了实现高精度的模拟,需要高精度的数据。当然能够持续维护这些数据的体制也十分重要。另外在生产排程软件无法表现所需的制约条件时,想尽办法试图接近该效果时往往非常困难。

总结一下就是在作为模拟器或用时,就算精度不高但也会取得效果。努力提高精度的同时效果也会随之增大。但是提高精度需要相应的需要相应的努力和眼力。所以找到合理的折中点尤为重要。但是并不是面对“成功或失败?”这种二选一的状况,所以可以说是一种低风险的使用方法。

活用方法2 作为排程软件

这种活用方法是在上述的作为模拟器活用的基础上,加上拟定日程计划向制造部分发出工作指示。

这种方法还分为如下2种。

第1个是不承认现场的裁量,让其按指示制造“中央集权型”,另一个是设置一定的基准承认现场的裁量的“分权型”。

活用方法2-1 中央集権型

这种方法是生产管理部门拟定可行性的日程计划,据此向制造部门下达工作指示。制造部门原则上按照工作指示进行制造。

其长处和短处如下。

◆长处

  • 计划和实际的制造的差距小,所以预定和实绩的差距也小
  • 有最大程度缩短生产前置期的可能性
  • 对于制造部分来讲不会有不可行的指示因而责任明确
  • 工厂全体或供应链全体能够(有可能)进行最适化的生产

◆短处

  • 如果无法拟定现场承认的计划则无法运转
  • 可能会遭到制造部门的抵抗和反对
  • 需要数据的精度和适当的排程逻辑
  • 制造和搬运、采购的执行需要严密的管理

简单来讲就是“如果成功可以得到绝大的效果,但反之失败的风险也大”,就是“高风险*高回报”的方法。

一般来讲,引进生产排程软件时,在正式运转之前容易遇到问题多发的“正式运转前的墙壁”,使用这种方法时可能性更会增大。

突破这堵墙壁需要“选择合适的产品”“高超的产品运用技术”“牢固的引进体制”。

活用方法2-2 分权型

这种方法是制造部门在某种程度上遵从生产管理部门的工作指示,但持有一定程度的裁量权限。

例如,“可以任意改变1天中的工作的顺序”这种情况。

其长处和短处如下。

◆长处

  • 计划和实际的制造的差距(比较)小,所以预定和实绩的差距也(比较)小。
  • 有能够(尽量)缩短生产前置期的可能性
  • 对于制造部分来讲不可行的指示减少,另外还可以确保一定的自由度,抵抗和反对相对较少

◆短处

  • 对数据的精度和排程逻辑需要充分的调试
  • 一旦满足了“差不多”就难以有所提高(?)

也就是说,是在“实现完全的自由则会失去日程计划的意义,但完全强制绑定又不现实”的时候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折中案”。

应该选用哪种方法呢?

在了解了这些活用方法的特点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工厂的方法。

“引进生产排程软件很难”这种情况是不是很多都是上述的中央集权型呢?这种方法确认非常难,想要成功引进需要高度的组织管理能力、选择适当的系统、以及确保其使用技能、数据的精度、持续的维护等。缺少一个环节就会增大失败的概率。特别是选择了不合适的系统后,首先无疑必定失败。需要慎重推进引进项目,所以到达运作的期间则会延长。另外,在制造自身的不确定要素很多,常常无法按预定制造的时候,中央集权型的运用方法是“付出的多,得到的少”。

但是在完全可统治的工厂,并且变动很少(或可减少)时,有达到究极短前置期的可能性。

分权型的场合,也需要相应的付出和劳力。引进生产排程系统本身因为相关部门很多,相关者的利害关系复杂,是难以管理的项目。实现成功引进所需条件与中央集权型相同。虽然不需要究极,但也不能大意。就算给现场裁量得权限,但计划本身乱糟糟的时候发行工作指示也没有意义。需要一定得精准度。

总结来说就是,简单的是“模拟器”,加油就是“分权型”,究极的就是“中央分权型”。

如何扩大引进效果

无论哪种活用方法,生产排程系统只不过是一种工具。生产排程软件的引进效果是,以生产排程软件拟定的生产计划为基础,根据人为如何进行活动而改变。

例如知道了有特定技能的工人数量不足时,但露骨指出的话太招风所以就不公开信息,不进行多能工培养,就无法得到理应得到的效果。

另外,就算拟定了很完美的计划,但制造或搬运不按照指示做也没有意义。虽然这么说,但忠实遵守细致庞大的指示在现实中很困难。有些情况需要在执行的部分安排某种机制。

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软件

如上所述生产排程软件的精准度越高其效果也越高。所以能够细致表现工厂的各种制约·限制的软件更好。特别是,如果以中央集权型为目标,需要很高的适合性。

为了鉴别制作模型,评估软件非常重要。有可能看了甘特图表后感觉什么软件都差不多,但各种软件都有其显著的特征。有其擅长·不擅长的方面。单纯从“因为便宜”“实绩No1”“画面漂亮”这种理由选择是非常危险的。

但是到底需要什么功能,在事前难以判断。构筑系统进行到实际运作前确认计划时,发现“这个软件不行”这种情况也不稀奇。另外,在运用中理所当然的也会发生各种变更,或新的要求。

所以,需要能够对应当初未能考虑到的事态的拥有“宽广的胸怀”“灵活性”的软件。

  • 今后,这个工厂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
  • 为了应对,系统需要什么样的机制?
  • 那种情况下,这个软件还可以对应吗?

应该这样发挥想象,慎重选择软件。

文章解说

PAGETOP